肿瘤精准诊断专场
明桥,祝婷婷,李丽,王鹰
全国磁共振学组组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程敬亮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张辉主任、中科院化学所的高明远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刘再毅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史大鹏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崔光彬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冯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洪楠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曹代荣主任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朱文珍教授等多位著名专家作“肿瘤精准诊断”专题讲座。
多种功能MRI技术,如磁共振波谱(MRS)、各种模型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对比成像(DCE-MRI)、动态磁敏感MR灌注成像(DSC-PWI)以及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等可作为常规MRI的补充信息,用于实体肿瘤的诊断、分级、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但实体肿瘤中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仍为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难点和热点。
程敬亮主任报道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扩散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成像测量的分布扩散系数(DDC)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并指出这些新的成像技术能对胶质瘤进行有效分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DCE-MRI(双室模型)肿瘤灌注定量参数在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也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可以监测肿瘤放化疗疗效。
程敬亮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朱文珍教授的科研团队亦就DKI各参数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探讨了其与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发现DKI在胶质瘤分级诊断及预测细胞增殖活性上均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平均峰度(MK)、峰度各向异性(Ka)及径向峰度(Kr)优于平均扩散(MD),而分数各向异性(FA)价值较低,这些结论将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朱文珍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洪楠主任介绍了脑胶质瘤治疗后的神经影像改变(重点介绍假性进展),并认为单一的影像检查难以准确识别胶质瘤的假性进展。
刘再毅教授以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假性进展为例,介绍了用于鉴别胶质瘤假性进展的一种新的影像定量分析方法-图像纹理特征分析方法。该方法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提取、挖掘信息特征,解析胶质瘤的临床预后、基因信息,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抉择。
冯逢教授总结了临床研究工作中应用一些MRI新技术(如DCE、DSC、ASL等)进行高分级胶质瘤治疗后评价中的体会,提出了应用这些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IVIM技术不仅可以提供胶质瘤分级诊断的信息,也可应用于高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及脑膜瘤亚型的鉴别诊断(张辉教授报道)。
高明远教授则介绍了肿瘤的磁共振分子成像。分子影像学是无创性地对在体参与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分子进行定性或定量可视化的一种全新的科学手段。高明远教授主要介绍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肿瘤磁共振分子成像的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肿瘤早期诊断、转移以及探测肿瘤内部的微环境信息方面提供准确有效的方法。
崔光彬主任的研究将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分型及组织起源密切联系,合理地解释了各亚型髓母细胞瘤表现各异的MRI特点。曹代荣主任将各种侧脑室肿瘤的病理特点结合功能MRI的原理(DWI、PWI、SWI和MRS),展示其功能MRI的可能征象,并对病例图片加以解读,以期通过多模态MRI检查,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史大鹏主任以丰富的病例为同行们介绍了多种硬脑膜占位病变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