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五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特设立了ISMRM&OCSMRM会场,41位来自美国、比利时、加拿大、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海内外专家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饕餮学术大餐。
美国斯坦福大学放射科及ISMRM主席Garry Gold教授的讲座题目是“Osteoarthritis: Insights from Advanced MR Imaging/磁共振新技术在骨关节中的应用前景”。骨关节病(OA)是一种缓慢进展、可致关节失用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Prof.Garry Gold提出新的MR成像技术在骨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骨关节病早诊断、早治疗,为实现逆转或延缓疾病进程提供新希望。传统的影像诊断技术,如X线、MR往往只能在病变发生几年后作出明确诊断,然而这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Prof.Garry Gold强调新的MR成像技术对早期诊断创伤后骨关节病的生化、形态改变至关重要。其中,T2 mapping-2D/3D、7T 3D- Sodium以及T1mapping、Gd-DCE-MRI、DWI等新序列、新技术可对骨关节软骨成像提供可靠依据,可早期监测关节软骨形态、结构及生化改变。除此之外,三维超短回波时间UTE在韧带、半月板中的应用,T2/T2*mapping在半月板中的应用、SEMAC、MAVRIC序列观察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结构改变、灌注增强观察滑膜等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美国伊里诺斯大学医学中心周晓洪教授总结:在骨关节病的可逆转时期实现OA的早期诊断可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新蓝图!
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放射科主任及VZW主席Eric Achten教授重点介绍了“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Brain/脑灌注成像”;脑灌注成像是研究脑组织血流供应状态及变化的重要手段。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perfusion measurement,DSC-PWI)和动脉自旋标记法灌注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目前主要的脑灌注成像方法。前者需要使用注入对比剂以成像,而后者无需注入对比剂即可成像,成像及后处理方法多样,可以量化,具有较大发展优势。Eric Achten教授以病例分享的模式向大家展示了ASL在脑肿瘤、Moyamoya病、AVM及Alzheimers病中的应用。其中脑灌注成像中的参数之一CBF具有更多的研究前景,此外阐述了吸烟、运动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及在正常人群、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疾病人群中的应用。
OCSMR主席、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生物工程和干细胞研究所放射科教授Wei Chen认为脑细胞在静息、功能、病理状态下的新陈代谢的改变往往可以反应出大脑整体的功能及疾病情况。基于上述理论,陈卫教授提出应用31P-MRS(磷谱)、17O-MRS(氧谱)、2H-MRS(氘谱)技术可使上述理论在活体人脑上得以无创性的实现。具体内容包括:活体2H-MRS技术用于测定CMR-glc和TCA;活体17O-MRS技术用于CMR-O2成像和脑功能研究;活体31PMRS磁转移技术和ATP能量等的测定;人脑内NAD氧化还原态的测定等。陈卫教授总结道:上述无创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研究必定为脑代谢成像开启新方向。
磁共振的定量分析必定是医学影像发展的长远方向。凯斯西储大学影像中心Vikas Gulani教授针对MR定量分析的深入研究解决了目前面临的MR定量成像时间长、误诊等难题。其中,ttGRAPPA及2R True FISP的研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Magnetic Resonance Fingerprinting(MRF)成功病例的展示说明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放射科临床前影像部门主任Ralph Mason教授分享了新的领域“Prognostic Radiology: Imaging Tumor Oxygenation/预后放射学:肿瘤氧合成像”。美国哈佛医学院和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放射科Geoffrey Young教授认为MR在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用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引导活检和手术切除。然而,目前常规的MR在胶质瘤的疗效早期追踪中所起到的作用较为微弱,包括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治疗后的“Pseudoprogression(假进展)”、血管生成的抑制、免疫治疗反应、预后等。DSC-CBV & DWI-ADC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较为有限。DCE、MRS、T1-mapping、SWI、DTI、BOLD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美国杜克大学放射学、精神病学、神经和生物工程教授Allon Song教授的团队利用fMRI来定位被肿瘤推压移位的大脑灰质功能区,采用DTI来追踪被肿瘤推压移位的白质纤维,为外科大夫术前确定肿瘤切除的范围,以保留患者部分脑功能,减少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他提出,结果一致性对功能成像来说非常重要,DTI检查采用高分辨率解析高曲度纤维、交叉纤维对建立神经网络也很重要。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Xiaohong Zhou 通过创建非高斯扩散模型(non-Gaussian model)观察在高B值扩散成像中扩散参数Dm、α、β与组织异质性的关系,可以显示肿瘤组织异质性的特征。Xiaohong Zhou领导的团队已经将FROC模型(分数微积分模型)及多个相关参数成功应用大脑肿瘤的分型及化疗评价中,且优于常规表观扩散参数ADC。
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放射物理学副教授Jihong Wang创立磁共振引导的放疗系统已经成为近年放射治疗学的研究热点,其优势及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如:治疗过程中更精确定位、定量成像、实时成像、无辐射、可评估疗效等。磁共振设备及放疗设备的联合系统目前已进入紧张的研究开发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投入临床。Jihong Wang强调虽然磁共振引导的放疗系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终将是放射治疗学、肿瘤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芝加哥大学Aytekin Oto教授认为MRI是目前对于前列腺癌最好的无侵犯性影像设备,主要包括T2WI、DWI、DCE-MRI以及MR Spectroscropy扫描序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渥太华医院神经放射主任CarlosTorres则对于“natalizumab(那他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相关的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MRI表现”做了详细的讲解,以帮助提高该病的诊断。香港大学Pek-Lan Khong教授领导的团队应用DTI技术对”全脑放疗±化疗治疗儿童癌症患者所引起的白质损伤“进行评估和研究。
此外,多位国际专家针对MR新技术、功能MR、分子影像学及肿瘤精准诊断等进行了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