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王扬,王宁,孙存可,郑兴娟,朱承伟,王冉超,苏辉.基于定量磁共振波谱的短期基底节区代谢变化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预后[J].放射学实践,2025,(09):1098-1104
基于定量磁共振波谱的短期基底节区代谢变化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预后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5.09.005
中文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底节  磁共振波谱  代谢  预测
基金项目:扬州市卫健委重点项目(2023-1-03);高邮市科技局重点项目(GY20221201)
作者单位
王扬,王宁,孙存可,郑兴娟,朱承伟,王冉超,苏辉 225600江苏,高邮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王扬、王宁、孙存可、朱承伟、苏辉)神经内科(郑兴娟)212013江苏江苏大学医学院(王冉超) 
摘要点击次数: 411
全文下载次数: 319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定量磁共振波谱的短期基底节区代谢变化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搜集147例帕金森病患者,最终纳入93例作为训练集,54例作为外部验证集;另搜集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年龄和性别分布与患者组整体匹配。根据治疗1个月后的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评分改善幅度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和预后良好组52例。受试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行磁共振波谱扫描。通过Jmrui软件和Quset算法定量测定NAA、Cr、Cho、mIns四种代谢物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代谢参数对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治疗2周后的苍白球ΔNAA、ΔCr,丘脑ΔNAA,壳核ΔNAA、ΔCho、ΔmIns、Δ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苍白球ΔNAA(OR:0.65,P=0.029)、壳核ΔNAA(OR:0.36,P=0.004)和ΔCr(OR:0.38,P=0.007)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苍白球ΔNAA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64,壳核ΔNAA为0.74,壳核ΔCr为0.73,联合模型的AUC为0.81。外部验证中显示了良好的模型校准度(Hosmer-Lemeshow P>0.05)和临床净收益能力。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治疗2周后,苍白球ΔNAA及壳核ΔNAA、ΔCr与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预后。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