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朱虹全,申楠茜,李元昊,丁玉洁,谢彦,阎肃,李诗卉,李葭,张归玲,梁爽,朱文珍.多核磁共振代谢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24,(10):1279-1285
多核磁共振代谢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4.10.001
中文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多核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2A2035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406903)
作者单位
朱虹全,申楠茜,李元昊,丁玉洁,谢彦,阎肃,李诗卉,李葭,张归玲,梁爽,朱文珍 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1381
全文下载次数: 1517
中文摘要:
      【摘要】常规的1H-MRI依赖于1H在人体内的丰富含量与广泛分布可提供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与临床工作中。其他非氢质子核素如钠(23Na)、磷(31P)、氘(2H)等多核在监测生命过程中亦具有重要作用,高场多核MRI的发展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31P-MRS是最适用于无创检测能量代谢和磷脂代谢的方法,可进行生化反应速率和代谢通量定量以及磷酸化水平测量。23Na成像可以检测活体组织中的钠分布,提供细胞完整性、钠钾ATP酶活性等重要信息。2H是1H的稳定同位素,其标记化合物可参与1H化合物相同的代谢通路,不仅能定量葡萄糖摄取率,还能对糖代谢通路的多种下游产物进行可视化和精准定量。多核MRS/MRI能对常规的1H-MRI提供补充的病理生理学信息,对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检测、治疗决策、疗效评估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本文旨在对近年多核磁共振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