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贾济波,张万军,刘原庆,冯飞文,胡粟,胡春洪.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J].放射学实践,2023,(10):1269-1275
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3.10.007
中文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相对危险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贾济波,张万军,刘原庆,冯飞文,胡粟,胡春洪 215006江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贾济波、刘原庆、冯飞文、胡粟、胡春洪)215300江苏,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贾济波)215006江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张万军)215006江苏,苏州大学影像医学研究所(胡粟、胡春洪) 
摘要点击次数: 645
全文下载次数: 667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临床-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在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66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并将其分为低恶性风险组和高恶性风险组。提取10个临床及CT图像特征(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囊变或坏死、钙化、表面溃疡、强化方式)用于构建临床模型。对病例的CT图像分别特征提取,并分为平扫期(N)、动脉期(A)、静脉期(V)及影像3期(N+A+V)4组,对上述4组通过select percentile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降维、筛选组学特征后,分别使用5种分类器(Random Forest、Logistic Regression、SVM、SGD、XGBoost)建立各期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量化。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AUC值差异,得到最佳影像组学模型。然后组合临床模型和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建立临床-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结果:肿瘤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强化方式及有无囊变坏死在两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有无钙化及溃疡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大小和强化方式2个临床特征LASSO权重系数最高分别为0.08、0.20,临床模型基于XGBoost分类器诊断效能最高,测试组AUC值为0.91(95%CI:0.83~0.96),平扫期组学模型基于SGD分类器诊断效能最高,测试组AUC值为0.84(95%CI:0.75~0.92),动脉期组学模型基于SVM分类器诊断效能最高,测试AUC值为0.87(95%CI: 0.80~0.94),静脉期组学模型基于Random Forest分类器诊断效能最高,AUC值为0.84(95%CI:0.75~0.93),影像3期组学模型基于XGBoost分类器诊断效能最高,AUC值为0.88(95%CI:0.79~0.94),基于XGBoost分类器构建的临床-CT影像3期(N+A+V)的联合模型最佳,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分别达0.98(95%CI:0.97~0.99)、0.95(95%CI:0.89~0.98)。结论:临床-CT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GIST的危险度分级上具有较高价值,从而为GIST的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