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丛,赵玉娇,张程,黄黎香,沈文.静动态MRI评估产后不同类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结构改变[J].放射学实践,2022,(08):1006-1013 |
静动态MRI评估产后不同类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结构改变 |
|
|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2.08.015 |
中文关键词: 经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磁共振成像 |
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重点项目(ZD2000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科技基金(2020CF10);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21JCQNJC01640) |
|
摘要点击次数: 2678 |
全文下载次数: 3399 |
中文摘要: |
【摘要】目的:利用静态和动态MRI定量评估和比较经阴道分娩后不同类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结构的改变,探讨PFD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后42天常规复查的150例产妇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临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诊断标准和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估产后PFD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组,盆腔器官脱垂(POP)组、压力性尿失禁(SUI)组和正常组各50例。所有产妇行盆底MRI检查,静态扫描序列为TSE T2WI,动态扫描序列为Balanced-TFE和单次激发TSE。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析和测量静息期及力排期各盆底结构的各项形态学指标,包括肛提肌损伤评分、盆膈裂孔面积(LHA)、H线和M线长度、膀胱颈和子宫最下缘至耻骨尾骨线的距离(B-PCL和U-PCL)、提肛板角(LPA)、尿道前倾角(AUA)、膀胱-尿道后角(RVA)、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高度(D)、膀胱颈至耻骨长轴中线距离(S)功能尿道的长度(FUL)及是否存在膀胱颈漏斗。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2位医师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盆底结构各项指标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与产后POP、SUI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静息期和力排期盆底各指标的一致性良好,ICC值均大于0.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力排期3组间LHA、B-PCL、U-PCL、H线和M线长度、D、S、FUL、RVA、AUA和BN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OP组和SUI组的LHA、RVA、AUA和BND均大于正常组,B-PCL、D、S和FUL均小于正常组,POP组的M线和LPA大于正常组,U-PCL小于正常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的LHA、H线和M线长度、FUL、AUA和BND均大于SUI组,B-PCL、U-PCL、D、S和RVA均小于SUI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膀胱漏斗出现率为88%(44/50),POP组为48%(24/50),正常组为30%(15/5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59,P<0.001)。静息期:SUI组和POP组肛提肌损伤程度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均<0.05);3组间LHA、B-PCL、U-PCL、M线长度、D、FUL、AU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OP组和SUI组的LHA和AUA大于正常组、D小于正常组,POP组的M线长度大于正常组、B-PCL和U-PCL小于正常组,SUI组的FUL小于正常组,POP组的U-PCL小于SUI组,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力排期LHA和D与产后POP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1.002和0.876);力排期FUL和膀胱颈漏斗征与产后SUI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0.670和9.985)。结论:动、静态MRI能够全面评估产后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定盆底结构异常提示不同类型PFD的发生;产后POP与力排状态下LHA增大和D减低相关;产后SUI与力排状态下FUL缩短和膀胱颈漏斗征相关。 |
|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