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钟穗兴,丁莹莹,艾丛慧,金雁,谭静,王洪波,张荟美,李苗苗,张娅.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22,(01):84-89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2.01.015
中文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面上项目[2019FE001-246、202001AY070001-07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J0259]
作者单位
钟穗兴,丁莹莹,艾丛慧,金雁,谭静,王洪波,张荟美,李苗苗,张娅 650118昆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1731
全文下载次数: 1851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 和 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