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生, 吴慧莹, 周成, 刘鸿圣, 徐文彪, 鹿连伟, 李建明, 刘玉涛.儿童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与囊性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影像诊断[J].放射学实践,2021,(06):785-791 |
儿童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与囊性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影像诊断 |
|
|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1.06.018 |
中文关键词: 儿童 肺肿瘤 肺囊腺瘤样畸形,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3895 |
全文下载次数: 4054 |
中文摘要: |
【摘要】目的:比较儿童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PPB)与囊性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临床特征和CT征象,为临床儿童肺部囊性病灶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9例I型PPB及145例囊性CPAM临床及影像资料,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总结两者影像学及临床特征。结果:154例囊性病灶CPAM Ⅰ型54例(35.1%),CPAM Ⅱ型72例(46.8%),CPAM4型19例(12.3%),IPPB型9例(12.3%)。手术年龄平均为33.8±39.1月,其中男90例(58.4%),女64例(41.6%)。126例(81.8%)出现症状而手术。囊性CPAM与I型PPB在手术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49/154)有产前诊断史,Ⅱ型CPAM产前诊断率高于Ⅰ型PPB(P=0.003)。20.1%(31/154)肺部囊肿儿童存在合并畸形,合并畸形的发生率在良恶性囊性病灶多重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病灶位于左肺71例(46.1%),右肺83例(53.9%),病灶位置在良恶性囊性病灶多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67)。囊壁钙化(11.1%)及囊壁结节(22.2%)是I型PPB特征,但敏感性低。囊肿、感染、纵膈移动及气胸是儿童肺部囊肿常见CT征象。囊肿最大径范围0.5~12.7cm,平均(4.0±3.1)cm。囊肿最大径在良恶性多重比较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Ⅱ型CPAM囊肿直径较Ⅰ型PPB小(P=0.000);Ⅰ型(P=0.079)、Ⅳ型(P=1.000)与I型PPB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以囊肿最大径为变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916,提示囊肿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当囊肿最大径为5.2cm时,鉴别良、恶性囊肿的敏感度100%,特异度74.1%。44.2%(68/154)病例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在良恶性囊性病灶的多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纵隔移位和气胸发生率为20.1%及3.9%。纵隔移动在Ⅰ型、Ⅱ型CPAM发生率较I型PPB低;在Ⅳ型CPAM与I型PPB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01)。气胸在良恶性囊性病灶多重比较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3,P=0.111和P=0.360)。结论:胸部CT是儿童肺部囊肿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囊壁出现钙化及壁结节时应高度怀疑I型PPB可能。儿童肺内囊肿直径>5.3cm时应积极处理,降低囊性CPAM发展为Ⅰ型PPB可能性。 |
|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