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于荭,赵建,于宝海,崔建岭,范娇娇,赵保根.不同部位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J].放射学实践,2021,(01):33-36
不同部位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1.01.007
中文关键词: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四肢骨  躯干骨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于荭,赵建,于宝海,崔建岭,范娇娇,赵保根 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CT/MRI室(于荭赵建崔建岭范娇娇赵保根)医务处(于宝海) 
摘要点击次数: 2448
全文下载次数: 2701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NLB)的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5例PNLB患者,按照病变发生部位分为四肢骨组(13例)和躯干骨组(12例)。对两组的患者发病年龄、骨质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大小及包绕骨病变形式、MRI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四肢骨组的患者发病年龄(中位年龄44岁)较躯干骨组(中位年龄54岁)年轻。在四肢骨组中,以单发病变多见(77%),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和混合性破坏为主(各占46%,6/13);在躯干骨组中,骨质破坏类型以溶骨性为主(50%),两组的骨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以出现软组织肿块多见(72%),但四肢骨组中软组织肿块偏大,呈环绕型生长。MRI信号特点无特异性。结论:四肢骨组中,患者发病年龄相对年轻,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和混合性破坏为主,单发病变多见,周围软组织肿块较躯干骨组大,且呈环周包绕性生长。躯干骨组中,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骨质破坏类型以溶骨性为主,周围软组织肿块相对偏小,但也呈环绕型生长。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