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袁焕初, 郑晓林, 邹玉坚, 范宪淼, 张坤林,黄小兰,陈仰昆.3D SPACE序列及后处理在显示大脑中动脉硬化中的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2020,(05):601-607
3D SPACE序列及后处理在显示大脑中动脉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20.05.007
中文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3D SPACE序列  大脑中动脉  动脉硬化  斑块  脑梗死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袁焕初, 郑晓林, 邹玉坚, 范宪淼, 张坤林,黄小兰,陈仰昆 523000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袁焕初、郑晓林、邹玉坚、范宪淼、张坤林、黄小兰)神经内科(陈仰昆) 
摘要点击次数: 2741
全文下载次数: 3600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脑血管壁成像3D SPACE序列及后处理技术在显示大脑中动脉硬化中的价值。方法:对行MRI常规序列和3D SPACE序列检查、符合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3D SPACE序列行冠状面T1WI-FS、T2WI-FS和T1WI-FS增强扫描、曲面重建(CPR),在CPR图像上行大脑中动脉的硬化斑块断面重建。分析动脉硬化斑块的以下MRI表现:病变数目、狭窄长度、断面血管形态、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内膜的完整性。计算血管狭窄程度和测量增强的信号值。根据T2WI、DWI等表现等将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组1)、非急性脑梗死组(组2)和无脑梗死组(组3),比较各组病变MRI表现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CPR显示共61处位于大脑中动脉的硬化性病变。MRI表现为节段性或局限性狭窄,多为偏心性管壁增厚,T1WI和T2WI呈高、稍高或等信号,强化程度主要为明显、中度,血管内膜多不完整。急性脑梗死组(组1)19例,非急性脑梗死组(组2)11例,无脑梗死组(组3)10例。组1狭窄长度、T1WI-FS和T2WI-FS的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均高于组2和组3,组2、组3依次降低。急性脑梗死组的管腔狭窄程度为0.729±0.209,明显高于组2和组3(分别为0.482±0.232和0.406±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增强的信号值分别为 408.83±137.56、306.65±114.05、201.24±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SPACE序列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大脑中动脉及其管壁硬化性病变具有一定优势,能显示动脉硬化斑块的多种MRI表现,且急性脑梗死、非急性脑梗死和无脑梗死患者各种MRI表现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3D SPACE序列对大脑中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显示具有一定价值。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