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崔文静,王建华,刘永康,周浩,王中秋.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9,(05):525-529 |
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 |
|
|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19.05.009 |
中文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乏血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鉴别 |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BE2017772) |
|
摘要点击次数: 4055 |
全文下载次数: 4293 |
中文摘要: |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hypo-PN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SPN与14例hypo-PN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各期增强扫描 CT 值、特征性征象(如“浮云征”、钙化、胰胆管扩张等)的显示率、邻近组织受侵或远处转移情况等。结果:SPN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2岁,hypo-PNET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2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N组患者出现“浮云征”(42.3%)及钙化(42.3%)的概率均高于hypo-PNET组患者(7.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po-PNET组患者发生转移或局部侵犯的概率(28.6%)高于SPN组患者(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胰胆管扩张、病灶各期CT值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年龄、“浮云征”、钙化、转移等多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其ROC图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对于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65.4%。结论:SPN组患者较hypo-PNET组患者更年轻;两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像征象重叠,容易误诊;“浮云征”、钙化、转移等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