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通, 尹卫华, 马伟, 高扬, 侯志辉, 任心爽, 吕滨.冠状动脉CT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实现图像质量均一化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9,(04):427-431 |
冠状动脉CTA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实现图像质量均一化的可行性研究 |
|
|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19.04.012 |
中文关键词: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对比剂 体表面积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3004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8-XHQN19) |
|
摘要点击次数: 3691 |
全文下载次数: 4004 |
中文摘要: |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体表面积(BSA)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CTA检查的连续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CCTA扫描方案及对比剂(350mg I/mL),实验组基于BSA制订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10700BSA/350mL;Ⅱ期:对比剂1160BSA/350mL,生理盐水1160BSA×0.7/(350×0.3)mL;Ⅲ期: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碘负荷和注射流率的对比剂注射方案(Ⅰ期:对比剂60mL;Ⅱ期: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70mL;Ⅲ期:生理盐水30mL)。比较两组患者CCTA图像上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CT值和对比噪声比(CNR),以及两组内不同体重人群(<60、60~70和>70kg)血管强化程度的一致性。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重与血管强化程度关系。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升主动脉的CT值分别为(483.26±76.79)和(477.98±69.15)HU;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CT值分别为(479.39±78.25)和(481.78±65.66)HU;右冠状动脉的CT值分别为(452.09±89.89)HU和(465.75±74.21)HU,3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前降支图像的CNR分别为46.94±20.07和44.07±18.18(P>0.05),右冠状动脉图像的CNR分别为50.75±10.34和49.80±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r=-0.33和-0.19,P<0.0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强化程度与体重无统计学相关性(r=-0.09,P=0.280;r=-0.14,P=0.587)。两组中各体重亚组之间比较,对照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各亚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1);实验组中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CT值在亚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09,P=0.799)。结论:CCTA检查中采用基于体表面积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可实现不同体重患者血管强化程度的均一性。 |
|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