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周建军;程伟中;曾维新;曾蒙苏;王建华;周康荣.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双期增强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10):
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双期增强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DOI:
中文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腹部    副神经节瘤,肾上腺外    嗜铬细胞瘤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周建军;程伟中;曾维新;曾蒙苏;王建华;周康荣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2958
全文下载次数: 3459
中文摘要: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3例经MRSE-T1WI,FSE-T2WI,GRE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马根优维显,注射流率1.5~2ml/s。仔细复习CT和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5例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副神经节瘤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12例,恶性3例。病灶分别位于腹膜后(13例)和肾内(2例)。肿瘤直径4.3~12.0cm,其中病灶直径<5.0cm2个,5.0~10.0cm12个,>10cm1个;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CT值分别为32.6~55.1HU(平均43.8HU)、57.8~87.9HU(平均77.3HU)和72.4~115.6HU(平均93.7HU)。MR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动态增强类似。肿瘤囊变、坏死和钙化常见。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可位于肾内。肿瘤中等大小,囊变、坏死和钙化较常见,囊变的识别对诊断有很大帮助。MRT2WI为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不典型者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难以鉴别。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