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胡道予;孙振纲;杨国华.经动脉灌注纳米微粒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08): |
经动脉灌注纳米微粒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
|
|
DOI: |
中文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纳米 兔 肝肿瘤 实验,模型 放射学,介入性 |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4BA714B) |
|
摘要点击次数: 3996 |
全文下载次数: 4493 |
中文摘要: |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ml;B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C组为nHAP组,注入0.5%nHAP0.5~1.0ml。3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天行多层螺旋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治疗前,治疗后第1、7天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记录各组术后生存天数。结果:术后7、14d,A组动物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350±116)%和(1098±337)%、B组为(234±18)%和(730±32)%,C组为(233±15)%和(723±30)%。B、C两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术前各组血清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A、B、C组血清AST、ALT均升高,B、C组上升幅度稍高,但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各组AST、ALT均降至正常范围。A、B、C组瘤兔的生存期分别为(38.0±5.4)d、(54.0±8.1)d、(56.0±8.2)d,B、C两组与A组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nHAP治疗兔肝VX2肿瘤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瘤兔的生存期,而无明显肝功能损害。 |
|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