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李建军;林明方;孔祥泉;王桂华;蒋湘玲;郭敏.青年抑郁症患者基底节和丘脑3D ~1H-MRS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07):
青年抑郁症患者基底节和丘脑3D ~1H-MRS研究
  
DOI:
中文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抑郁症    基底节    丘脑
基金项目:海南省卫生厅科研资助项目(琼卫2005-73号)
作者单位
李建军;林明方;孔祥泉;王桂华;蒋湘玲;郭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570311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海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430022.武汉,430022. 
摘要点击次数: 3753
全文下载次数: 4357
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抑郁症患者基底节和丘脑可能存在的神经生化异常。方法:对4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4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常规MRI扫描和三维氢质子MR波谱(3D ~1H-MRS)检查,测量双侧基底节和丘脑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肌酸(Cr)的绝对值,并计算它们与Cr的比值。对两组实验对象各代谢物及其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抑郁症组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部Cho/Cr、mI/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NAA/C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郁症组丘脑NAA/Cr、Cho/Cr和mI/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抑郁症患者基底节区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部的Cho/Cr、mI/Cr增高,可能构成该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