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王万胜,刘斌,张家文.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6,(01):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DOI:
中文关键词: 胃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王万胜,刘斌,张家文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3048
全文下载次数: 3485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CT、MRI和DS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9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行CT检查(1例同时行MRI,另1例合并肝转移瘤者同时行DSA),2例行DSA检查。结果:19例中肿瘤发生于胃6例,小肠10例,直肠2例,小肠系膜1例;恶性17例,潜在恶性2例;最大径小于5 cm者 4例。CT表现(17例):肿瘤向腔外生长12例,呈分叶状14例,肿瘤内有多发低密度区12例,肿瘤呈中度或明显强化16 例。MRI表现(1例):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DSA表现(3例):肿瘤血管丰富,供血动脉增粗,引流静脉提前显影。结论:CT、MRI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肿瘤有分叶或多灶性坏死征象可提示恶性或潜在恶性诊断,对于小于5 cm GIST的良恶性判断,该征象可能有更大价值。DSA对GIST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