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崔建岭,孙军辉,郭志远,马晓晖,谢兰新,刘记存.SD大鼠骨肉瘤坏死区DWI的实验研究初探[J].放射学实践,2005,(11):
SD大鼠骨肉瘤坏死区DWI的实验研究初探
  
DOI:
中文关键词: 骨肉瘤  骨坏死  动物,实验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崔建岭,孙军辉,郭志远,马晓晖,谢兰新,刘记存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3072
全文下载次数: 3241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建立SD大鼠骨肉瘤模型,初步探讨DWI显示肿瘤坏死的价值。方法:将UMR-106细胞悬液接种于Sprague Dawley大鼠背部皮下,其中4周龄者16只,6周龄和8周龄者各4只。对所形成的肿瘤行MRI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EPI-DWI成像并做病理对照。比较活肿瘤细胞区和坏死区的T1信号强度、T2信号强度、T1信号增加值、T1信号增强率及ADCm。结果:16只4周龄者均有肿瘤形成,6周龄者和8周龄者没有可用于实验的肿瘤形成。16只肿瘤形成者的MR扫描显示,活肿瘤细胞区和坏死区的T1、T2信号强度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组织的T1信号增加值、T1信号增强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参数确定肿瘤坏死区的敏感度为86.7%(13/15),特异度为38.5%(15/39),诊断符合率为51.9%(28/54)。活肿瘤细胞区与坏死区的ADCm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DC值确定肿瘤坏死区的敏感度为93.3%(14/15),特异度为94.9%(37/39),诊断符合率为94.4%(51/54)。结论:EPI-DWI较传统MRI序列及增强扫描能更准确早期分辨SD大鼠骨肉瘤坏死区。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