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伍兵,闵鹏秋,何之彦,杨开清,宋彬,刘荣波.右肾周间隙上份源于脏器肿块CT表现特征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2,(06):
右肾周间隙上份源于脏器肿块CT表现特征探讨
  
DOI:
中文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  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伍兵,闵鹏秋,何之彦,杨开清,宋彬,刘荣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2706
全文下载次数: 3547
中文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右肾周间隙上份不同脏器来源肿块的CT表现特征。方法 :观察和分析 7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 ,位于右肾周间隙上份 ,源于不同脏器 ,直径≥ 4cm肿块的增强扫描CT表现特征。结果 :肿块直径 <8cm的 2 2例中 ,其优势平面在肝门平面以上的 3例均来源于肝脏 ,在肝门平面以下的 19例中 ,18例 (94.7% )来源于右肾上腺和右肾 ;下腔静脉肝内段 (IVC Ⅰ段 )和肝门至右肾门平面段 (IVC Ⅱ段 )同时向左前方推移多见于肝脏肿块 (2 4/2 7,88.9% ) ,IVC Ⅱ段向前移的 7例全为右肾上腺肿块 ;门静脉右支后移 (3例 )和门静脉癌栓 (12例 )全部见于肝脏肿瘤 ;造成某脏器实质缺损常为来源于该脏器的肿块 ,而脏器受压推移征则常为邻近脏器肿块推压所致 ;肾筋膜显示的 3 3例中 ,11例位于肾筋膜囊外的肿块均来源于肝脏 ,而 2 2例位于肾筋膜囊内的肿块均来源于右肾上腺和右肾 ;13例侵犯右膈脚的恶性肿瘤中 ,9例 (69.2 % )来源于右肾上腺。结论 :肿块优势平面的位置 ,对邻近大血管和脏器的影响 ,对右膈脚的侵犯以及与肾筋膜囊的关系等CT征象 ,均有助于鉴别其脏器来源
      
查看全文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